我要把這些補鞋的青年歸納在我對中國經濟研的一部份,有兩個原因。第一,他們既年輕 – 大約在十六至二十歲之間 – 而人數又相當多,觸發了我的好奇心。第二,補鞋不是擦鞋,不是幾個小時就能學會的服務。當然,補鞋算不上是一門高深的專業,但總算是一技之長,是一種要花時間學習才能爭取到的資產…
補鞋的青年在深圳的收入聽說比其他地方好,但到那裡的手續辦起來比較困難,而近年來批准的機會更少了。在深圳,補鞋的收入每月大約是人民幣三百元 – 這比鄉間的收入高出大約八倍…
除了一切費用開銷,每個補鞋青年每月可寄大約八十至一百元回家。據說,黃岩縣有很多新建的房屋,是靠這些青年資助的。為了証實這一點,我本想到黃岩縣走一趟,但因事忙作擺。
補鞋的青年,尤其是那些少女,由於年紀太小,家長要他們聯群結伴才可離鄉遠行。在廣州或深圳,他們前呼後應,互相關照,其中有表哥表妹的同操這個行業。我在深圳訪問的那個少女,跟五個女同伴一起租一個房間。除了雨天,她們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七時至下午六時。她們吃的午餐是些粗餅或麵包,而晚餐也是僅可充饑的麵食而已。她們蓬首垢面,留下烈日與塵沙侵蝕過的痕跡,手皮粗厚,四肢擦傷的地方不計其數,反映街頭幹粗活並不好過。但她們堅持說比以前快樂得多,顯出敬業樂業的精神,令我深感佩服…
我在其他文章裡也曾指出,在中國的制度改革下,國民總收入的迅速增長,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。昔日的經濟劣跡,不堪回首,稍加改革,收入增長以倍數計不足為奇。中國近幾年來每年百份之十以上的增長率,從樂觀的角度看足以雀躍,但從悲觀的角度看,卻反映出制度改革之不足。說什麼「過熱」、「過速」,要緩慢下來,實在有點「口出大言」,因為這些說法通常是用以描述一個經濟發達國家的現象。
節錄自《新賣桔者言》